春季養脾胃按摩七穴位 天樞穴治胃脹

本文已影響1.97W人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乍暖還寒,這個時候人體腸胃也到了最活躍、最有味覺的時候,如果不注意對脾胃的保養,如飲食方面,進食黏硬、辛辣、肥甘味厚的食物,或吃得過飽,使胃難以負重,就可能損害胃腸功能,進而影響整個身體的健康,所以在春季要好好養護脾胃。那麼春季如何養脾胃呢?這裏中醫爲您推薦養脾胃的按摩穴位方法,讓你隨時隨地養生,不用吃藥,不用花錢,輕輕鬆鬆就能養脾胃。

春季養脾胃按摩七穴位 天樞穴治胃脹

中醫認爲脾胃是運化飲食和水谷的臟器,也就是說人體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是依靠脾胃來完成的。脾胃強,則氣血生化有常,氣血旺盛,所以才能“吃嘛嘛香”,面色紅潤,腸胃健康。如果脾胃虛弱,就會變得不思飲食,面色萎黃,消瘦,氣短乏力,胃脘隱痛,腹脹,大便溏瀉,甚至會失眠,月經不調,免疫力下降,易患感冒。脾虛生溼,痰溼內阻,還會出現肥胖、身體困重、口乾、口中黏膩、閉經、溼疹等問題。

按摩胃腸點

胃酸過多一般是在空腹的時候,或者是吃飯後過了一會才感到胃部不適。胃腸點——位於手掌一側,手腕上方凹陷處的穴位。腦膜區——位於手背一側,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區域的穴位。用髮針或牙籤來按摩這兩個穴位的話,會更具功效。按摩刺激這兩個穴位,如果不到位反而會有副作用,所以要注意每次按摩到有疼痛感即可。第三癘——位於腳上第三腳趾趾根中部的穴位。以上穴位,用炙條炙烤3-7次效果最佳。

揉肚臍

用一隻手的掌心貼附肚臍,另一隻手疊在上面,順時針方向以畫陀螺的方式柔和地邊按邊摩擦,由肚臍逐漸均勻畫圈至全腹,約80—100下,再倒回到肚臍,再按摩80—100下。可雙手交換,逆時針方向同樣的方式再按摩一遍。腹部按摩能改善腸胃功能,讓腸胃受到負載壓力,如果長期堅持,腸胃排泄也能有所改善。建議在晚上上牀後按摩,按摩時,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脹肚。

揉腹

中醫認爲,人體的腹部爲“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陰陽,去舊生新,充實五臟,驅外感之諸邪,清內生之百症。《黃帝內經》一書就有記載:“腹部按揉,養生一訣。”我國唐代名醫、百歲老人孫思邈曾經寫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方法是選擇夜間入睡前和起牀前進行,排空小便,洗清雙手,取仰臥位,雙膝微曲,全身放鬆,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對着肚臍,右手疊放在左手上。先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揉腹50次,再逆時針方向按揉50次。按揉時,用力要適度,精力集中,呼吸自然,持之以恆,一定會收到明顯的健身效果。

按摩樑丘穴

樑丘穴在膝蓋骨附近。腳用力伸直,膝蓋骨的外側(小腳趾方向)會出現細長肌肉的凹陷。朝着大腿用力壓這個凹陷的上方看看,應會有震動感,這就是樑丘穴。以指壓刺激此穴,朝大腿方向加壓時,震動較強,可用大拇指用力地壓。微弱的刺激無法止住突然發生的心窩疼痛。這種狀況的要訣是:用會痛的力量用力加壓。每次壓 20秒,休息5秒再繼續。如此重複幾次,疼痛便會漸漸消退,這效果確實是不可思議。

按摩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療胃腸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於胸骨下端和肚臍連線的中央,大約在肚臍往上一掌處。指壓時仰臥,放鬆肌肉,一面緩緩吐氣一面用指頭用力下壓,6秒鐘時將手離開,重複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適。在胃痛時採用中脘指壓法效果更佳。

按摩天樞穴

此穴位於肚臍左右兩拇指寬處。患者可平躺在牀上,用中間三個手指下壓、按摩此處約2分鐘。天樞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噁心想吐、胃脹、腹瀉、腹痛等。

按摩足三裏

足三裏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在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連線爲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裏穴。按壓6秒鐘將手離開一次,重複10次,就可促進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還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另外五大按摩法可養護腸胃

方法一:右手拇食二指按在左手臂內外側正中腕橫紋上二寸之內、外關穴位處,正反各旋揉36次。然後再以同樣的方法旋揉右手臂。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點揉此穴能寬胸理氣,寧神和胃。治療心悸失眠、胸脅痛、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胃腸官能症等。外關穴屬手少陽三焦經,能治療熱 症感冒、偏頭痛、胸脅痛、耳鳴、耳聾、上肢癱瘓、肩臂痛等症。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經常旋揉內外關,對改善自我症狀、預防心絞痛發作有一定的效果。

方法二:用一隻手的掌心貼附肚臍,另一隻手疊在上面,順時針方向以畫陀螺的方式柔和地邊按邊摩擦,由肚臍逐漸均勻畫圈至全腹,約80—100 下,再倒回到肚臍,再 按摩80—100下。可雙手交換,逆時針方向以同樣的方式再按摩一遍。腹部按摩能改善腸胃功能,讓腸胃受到負載壓力,如果長期堅持,腸胃排泄也能有所改善。建議在晚上上牀後按摩,按摩時,既不要空腹也不要脹肚。

方法三:飯後、睡前可以搓熱雙手以肚臍爲中心順時針環摩64圈。完畢搓熱雙手按摩小腹。

方法四:從經絡看,胃經是經過腳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間,一般胃腸功能良好者站立時腳趾抓地也很牢固。因此,經常活動腳趾可以起到健脾養胃的作用。尤其現在歲末將至,不少人應酬多、飲食無節制,易吃傷脾胃,常活動腳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幫脾胃減負。活動腳趾時可採取站立或坐位,雙腳放平,緊貼地面,與肩同寬,腳趾連續做抓地——放鬆的動作60至90次,對腳部經絡 形成鬆緊交替刺激。做此動作時可赤腳或穿柔軟的平底鞋,每日可重複多次。每天洗腳時,還可在腳盆裏放些大小適中的橢圓形鵝卵石等物體,泡腳同時練習用腳趾 反覆鉤抓這些物體。溫水泡腳有利疏通經絡,腳趾抓物可刺激局部胃經的穴位,持之以恆會逐漸增強胃腸功能。但糖尿病患者用此法時需注意所選物體表面要光滑, 以免劃傷局部皮膚、誘發感染。

方法五:此外,坐、臥時還可從下到上按摩小腿,因爲小腿上集中了不少消化系統的穴位,如脾、肝經的足三陰經在小腿內側,胃經、 膽經的足三陽經在小腿外側,能健脾的足三裏在膝蓋下三寸的外側。常按摩這些穴位,也有助於健脾養胃。按摩時不苛求手法,力度以能承受、按後覺得舒服爲度, 不要在過飽和過餓時按摩。需注意的是,兒童的穴位與成人不同,所以此按摩法不適合兒童。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