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人體6處 堪比補藥

本文已影響1.85W人 

按摩人體6處  堪比補藥

我們常說,身體是革命的奔去,那麼你想身體健康嗎,答案肯定是想,而,按摩是中醫療法中常見的一種,能夠很好的維護我們的身體健康。說起六味地黃丸,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這種藥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的常見,而且也有很多人都在吃。六味地黃丸是人們熟知的補腎良藥,也是藥店裏常年的暢銷藥,其主要功效是滋補腎陰。我們在吃六味地黃丸的時候除了希望能夠治療疾病外,還希望能夠保護身體。可見,大家對於我們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視啊。

按摩人體6處 堪比補藥

很少有人知道,我們每個人身體上本來就“自帶”了六味地黃丸:人身上有六個穴位恰好與六味藥相對應,經常對它們進行適當按揉,可以收到與服用六味地黃丸相當的功效。如果用藥物配合穴位,還能收到雙管齊下的效果。中醫是我國治病的一種傳統方法,而多種多樣的中醫療法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日常生活中也都非常常見,按摩就是其中之一。

在六味地黃丸的方劑組成中,熟地黃、山茱萸、山藥稱爲三補——熟地黃滋腎填精以養腎陰,山茱萸溫養肝腎以養肝血,山藥補益脾胃以益脾陰;澤瀉、丹皮、茯苓稱爲三瀉——澤瀉瀉腎火,丹皮清肝火,茯苓祛脾溼。補中有瀉,是爲了使補而不膩。

根據這六味藥的特性,可以在人身上找到具有相似功效的太溪穴、太沖穴、太白穴——經常用手按揉這三個穴位可以補益腎、肝、脾;然谷穴、行間穴、大都穴——常按揉這三個穴位可以瀉腎、肝、脾之火、溼。以上六個穴位配合起來,便組成了人體自備的六味地黃丸,每天按一按不但能收到補腎陰、清虛熱的效果,還能避免因藥物劑量不當造成的危害。

按摩是生活中常見的養生方法,而且慢慢的所以的人都開始接受了,只要我們能夠掌握最準確的方法那麼是能夠達到好的保健效果的。實際上,因爲穴位具有良性、雙向調節的優點,因此不用擔心像服中藥一樣帶來滋膩的副作用,所以僅用太溪穴、太沖穴、太白穴三個補穴就可以替代六味地黃丸。由於腎爲五臟之根,所以若進一步化繁爲簡的話,只按揉足少陰腎經的太溪穴即可以代替上述六個穴位,成爲最簡便版的六味地黃丸了。

生活當中,我們工作累了或是身心俱疲的時候按摩一下身體會倍感輕鬆,同時對於防治身體一些病症的發生也是有幫助的。經常運用中醫按摩一下身體6處真的是能夠起到同比吃六味地黃丸的效果,尤其是對於腎陰虧的朋友們最爲有效,不防嘗試一下吧。

按摩這幾個穴位勝吃補藥

中醫裏有很多穴位具有保健養生的功效,這些穴位如果經常按摩的話,會起到益壽延年,增強體質的作用。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關注養生,也會去一些養生館或者美容院進行按摩,美容師會經常按摩以下8個穴位,功效可媲美服用某些藥物,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穴位按摩手法分補法、瀉法等,補法是較柔和地按摩,瀉法則是力道比較大的刺激,具體來說可以用屈曲的指關節頂穴位。

1、足三裏

在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處,因能治療腹部上中下三部諸證而得名,爲回陽九針穴之一,是胃腑疾病和人體強壯要穴。按摩足三裏有補中氣的作用,用補法,能健脾養胃、補中益氣,類似黨蔘、白朮、山藥、紅棗等藥的功效;用瀉法,有消食導滯、和胃通腸的作用,類似山楂、大黃等藥的功效。

臨牀觀察表明,按壓、拍打足三裏不僅可以用來治療胃痛、腹痛、腹瀉、噁心、痛經等疾病,而且還可以用來治療急性肩周炎並有很好的療效。按壓足三裏治療肩周炎時需在他人的幫助下完成。

具體做法爲:患者取端坐位,放鬆雙上肢,取患肩對側下肢足三裏穴,用拇指由輕漸重進行按壓,持續3分鐘,當患者感到被壓足三裏穴周圍酸、麻、脹、痛難忍時,囑患者猛擡舉患肢,並停止按壓。這時患者會感到患肩疼痛明顯減輕,肩關節活動範圍明顯增加,並鼓勵患者做肩膀外展、前屈、後伸、旋後等動作。上述治療每3日施行1次。

2、極泉穴

從中醫來說,腋窩處的頂點上有個穴位叫極泉穴,經常按摩可以寬胸寧神、調和氣血。從現代醫學上講,腋窩處的淋巴組織非常豐富,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如下:雙臂交叉於胸前,雙手按對側腋窩,用手指適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約3分鐘;然後,左手上舉,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舉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覆操作5遍。

3、關元

位於臍下四指處,是任脈的穴位,位於人身陰陽元氣交關之處,又能大補元陽而得名。《類經圖翼》說:“此穴乃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能治療“諸虛百損”。用補法,有補腎陽的作用,類似於鹿茸、肉桂、巴戟天、仙茅、仙靈脾等藥的功效。此穴多用來治療虛損性質的疾病,瀉法較少使用。

4、氣海

位於臍下兩指處,是任脈的穴位,爲諸氣之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用補法,可大補元氣,類似人蔘、黃芪等藥的功效;用瀉法則有行氣、理氣的作用,類似於香附、荔枝核、沉香、鬱金等藥的功效。

5、三陰交

在內踝向上量4指處,爲足太陰脾經的腧穴,由於是肝、脾、腎三陰經交會處的穴而得名。肝藏血,脾統血,腎藏精,精血相生,因此是治療與血有關病證的要穴。

用補法,有健脾、補血、攝血的作用,類似於當歸、阿膠、紫河車、薏米等藥物的功效;用瀉法,有活血化淤的作用,類似於歸尾、桃仁、紅花等藥的功效。

6、內關穴

內關穴是心包經的“絡”穴,它自古就是中醫用來治療心臟疾病的核心用穴。幾乎所有與心臟異常有關的症狀均可使用。

位置:內關穴位於前臂掌面的下段,曲澤穴與大陵穴的連線上,大陵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主治:按摩內關穴對於患有心臟疾病的患者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絞痛、心律不齊等這些病,特別有效於預防心梗發作。

操作方法: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按揉內關穴,不論時間地點,隨時可做,以感覺酸脹爲度,常常按揉時會感到一種莫名的刺激感沿着前臂內側傳至心臟,此爲較好的刺激效果,但注意適可而止不要用力過度。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三指拿捏法拿捏內關穴處的表皮。堅持操作一個月後,患者就可以感到呼吸憋悶、心煩心悸等感覺明顯減輕或消失了。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