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降低了熱量攝取 卻仍然處於高血糖的狀況

本文已影響1.76W人 

降低熱量攝取卻仍然處於高血糖

爲什麼降低了熱量攝取 卻仍然處於高血糖的狀況

血糖與碳水化合物的關聯

造成糖尿病的最大原因是碳水化合物攝取過量,雖然肥胖也是主因,肥胖亦是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所造成,所以其實原因根本是相同的。

碳水化合物(如飯、面、土司等)在攝入體內後會先轉化爲葡萄糖,再由腸子吸收,正常人的血糖值不會因爲吸收葡萄糖就等比例的升高,因爲胰臟會分泌胰島素將葡萄糖送進細胞裏,而糖尿病患者會因胰臟無法生產足夠的胰島素而使血糖無法明顯降低。

 血液中的葡萄糖必須維持在一定的基準(血糖值70~140),太低的話身體就會產生不適感,有時甚至還會因此失去意識、危及性命,但是太高了也不行,並不是血糖本身不好,血糖其實是維持我們生命的要素之一。

 那麼糖尿病人每日進多少碳水化合物好呢?一般認爲對單純採用飲食治療的病人,開始時碳水化合物200g/日,若經治療後血糖下降,可逐漸增至250~300g/日;對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insulin)病情不穩定者,碳水化合物控制在200~250g左右,病情穩定後可增至250~350g ;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不宜超過250g,因某些原因不能進食者,要輸入150~200 g葡萄糖以防發生酮症。

日常生活中也可多進食一些降血糖的食物,比如黑木耳、苦瓜、番石榴、洋蔥、南瓜,每天喝2杯亦舒堂火麻生態茶,輔助降血糖的效果不錯,是來自長壽之鄉鳳山、巴馬一帶的瑤醫長壽方,包含有火麻仁、決明子、番石榴、黑木耳、萊菔子、葛根、黃精、槐米、桑葚等成分,當地人常喝,已有50多位百歲老人,沒有一例死於三高疾病的。

血糖與發胖的關聯

 吸收葡萄糖的細胞主要是肌肉細胞、肝細胞和腦細胞,其中尤其是肌肉和肝臟細胞,會將進來的葡萄糖變成肝醣保存起來。

 一般肝臟會貯藏70公克的肝醣,而肌肉會儲存200公克的。最後肝臟和肌肉都無法貯藏而剩下的葡萄糖會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變成中性脂肪,然後儲存在脂肪細胞中,導致體脂肪增加進而發胖。

 若是沒有用餐或飢餓等因素使血糖下降,首先儲存在肌肉細胞和肝細胞的肝醣就會變回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若是肝醣用完的話,便會由脂肪細胞變回葡萄糖流入血液。

 像是遇到山難或是其他的狀況下,只要保持水分攝取,即使無法進食也會因身體貯藏的肝醣或脂肪細胞的轉換,使血糖得以穩定足以存活。

 值得注意的是,腦部是最需要葡萄糖的器官,所以當從事腦力勞動時自然會想要攝取甜食,若沒有馬上補充也沒關係,因爲身體裏有貯存肝醣會自動轉換。但若成天坐在計算機前沒有運動,不斷補充糖分,那麼就有很高的風險罹患糖尿病了!

糖尿病病因

1.遺傳因素

與1型糖尿病一樣,2型糖尿病有較爲明顯的家族史。其中某些致病的基因已被確定,有些尚處於研究階段。

2.環境因素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及增齡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因素也會增加患病風險。

3.年齡因素

大多數2型糖尿病於30歲以後發病。在半數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發病時年齡爲55歲以上。

4.種族因素

與白種人及亞洲人比較,2型糖尿病更容易在土著美洲人、非洲--美洲人及西班牙人羣中發生。

5.生活方式

攝入高熱量及結構不合理(高脂肪、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會導致肥胖,隨着體重的增加及缺乏體育運動,胰島素抵抗會進行性加重,進而導致胰島素分泌缺陷和2型糖尿病的發生。

導致2型糖尿病的主要誘因包括肥胖、體力活動過少和應激。應激包括緊張、勞累、精神刺激、外傷、手術、分娩、其他重大疾病,以及使用升高血糖的激素等等。由於上述誘因,患者的胰島素分泌能力及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逐漸降低,血糖升高,導致糖尿病。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