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 倉央嘉措的歸宿

本文已影響973人 

夏日裏的阿拉善是熾熱的。穿過茫茫草原,眼前一片沙黃色。就在這一片熾熱的沙黃之中,巍巍聳立着一座賀蘭山,清涼而幽靜。在賀蘭山西麓的山谷中,不期然地,我竟尋訪到了一座與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有着不解之緣的寺廟——廣宗寺。走進廣宗寺的山門,氣勢恢宏的建築羣在灰褐色山巒之間,映着如洗的藍天,色彩極爲搶眼。山風從谷中吹來,只聽見林動葉搖的颯颯聲,着實安靜得很。這裏的每一處空間好似都有着說不完的故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與倉央嘉措緊緊相連的千絲萬縷了。

賀蘭山 倉央嘉措的歸宿

廣宗寺始建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位於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巴潤別立境內,該寺有6個屬廟,是原阿拉善八大寺中規模最大、名望最高的寺廟。廣宗寺由二十餘座建築羣組成,其中供奉西藏六世達賴喇嘛遺體寶塔的大殿被稱爲“黃樓寺”。黃樓寺是一座兩層樓閣的建築,其前部爲81間,後部爲49間,全部用黃、綠色琉璃瓦砌成,極爲富麗。據說,在這座殿內,除倉央嘉措遺體外,還保存着飛天人像化石、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金佛、唐文成公主的寶劍等珍貴歷史文物。

說起倉央嘉措,很多人都會想到他那首著名的“轉山轉水轉佛塔”情詩。人們沉醉於字裏行間溢出的真情,以及那份宿命輪迴的無可奈何,想象着這位“不爲修來世,只爲路中能與你相遇”的人就是自己。世事滄桑,罷卻人世間行雲流水一般的情愫之後,沒想到一首情詩竟讓倉央嘉措得到了隔世的熱崇。

賀蘭山 倉央嘉措的歸宿 第2張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城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詩句裏含着倉央嘉措苦心的宣泄,含着對權臣迫害的淡淡無奈,同時,也有嚮往自由、嚮往做一個平普凡人的憧憬。倉央嘉措做過11年西藏至高無上的達賴喇嘛,寫了60多首詩。因故被廢黜後,倉央嘉措隱遁於正史之中。民間傳說,他開始雲遊四方,最終將腳步落在了阿拉善。據記載:“1716年至1746年,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流落阿拉善弘揚佛法,傳播佛教達30年之久。”1746年,倉央嘉措圓寂,肉身被放到內蒙古的昭華寺立塔供奉。1756年阿旺多爾濟主持修建南寺,也就是現在的廣宗寺,將昭華寺搬至這裏,倉央嘉措肉身亦隨之遷來。1760年乾隆御賜蒙、漢、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的“廣宗寺”匾額,自此廣宗寺聲名遠揚。

作爲阿拉善最大的寺院,廣宗寺也是信衆嚮往、信仰的地方,聚集了大量有歷史價值的珍貴佛像、佛經、佛教文物和藝術品,也聚集了精通佛教顯密二宗教規的大德高僧。刻滿經文的轉經筒靜待有緣人,轉動一圈便是詠誦經文一遍。我到過許多的藏傳佛教寺廟,這裏的轉經筒十分獨特,與普遍的金銅質地不同,全木質的轉經筒在旋轉的時候發出木質結構特有吱呀聲,伴着山谷中幽幽徐來的林風,和着細細詠誦的經文,甚是悅耳。

賀蘭山 倉央嘉措的歸宿 第3張

賀蘭山原始森林花香芬芳,山壁陡峭,氣勢雄偉。登上極峯,可以領略到沙漠的浩瀚、戈壁的寬廣,如走雲天、宛履霞霧,情趣別具。

長河之中的人們所願意銘記的,多半是那些被時光的工匠所粉飾出的欣欣向榮,而不願意知曉那些刻在歷史上的人,有着怎樣的顛沛流離。一生跌宕,歷經萬千事,雖然倉央嘉措的結局至今還是一個謎,但走在這半山寺宇石階上,輕輕觸碰着吹過千年的風,願歷史長河中的人們曾經歷的因,終得一個好的果。


【版權聲明】本文爲生命時報獨家授權的原創文章,請勿轉載、抄襲或改寫。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