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達融醫許鈞傑:在智慧醫療的發展中 臨床醫生始終是主導

本文已影響946人 

近日,由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北京醫衛健康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北京安貞醫院心律失常與起搏會議”順利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數十位國內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一起分享探討心血管臨床科研及疑難疾病研究等問題。立達融醫許鈞傑作為智慧醫療領域的資深研究者,受邀出席本次會議,並發表了關於“心血管領域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的主題演講。

立達融醫許鈞傑:在智慧醫療的發展中 臨床醫生始終是主導

立達融醫許鈞傑分享“心血管領域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與發展”主題演講

許鈞傑表示,目前,心血管方面的人工智慧發展一定程度上受到現有資料的限制,缺乏“乾淨”、“完整”的資料支援。在應用和解釋人工智慧模型的過程中,臨床醫生仍處於主導地位,醫生、護士、技師等一線工作者們的應用需求是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參考,因此只有將人工智慧與臨床醫生的思維相融合,才有望促進心血管疾病的智慧化、精-準化發展,從而推動整個醫療水平的提升。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應用相對廣泛

目前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應用廣泛,從藥物研發到臨床手術,人工智慧正在日益深入的服務於醫療。在智慧醫療服務領域,有幾個主流服務方向,包括醫學影像與診斷、醫學研究、醫療風險分析、藥物挖掘、健康管理監控等。其中,協助診斷及預測患者疾病逐漸成為臨床診斷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兩大人工智慧發展方向。

而在心血管疾病領域,主要涵蓋四個方面的服務應用,一是在具有異質性特徵的心血管疾病中發現新的疾病表型或基因型,指導個體化靶向治療;二是發現心血管疾病或治療相關的未知風險因素;三是識別影象和訊號如冠脈造影、冠脈CT、超聲心動和心電圖等;四是輔助制定心血管疾病臨床決策支援系統。

許鈞傑介紹,未來,隨著患者臨床資料的增加,以及新的複雜醫療資料的融入,人工智慧能夠更加深入地解讀患者海量資料資訊、流程化醫療工作、精-準分類患者、實現個體化治療,有效促進心血管精-準醫療的發展。同時,將逐漸推進醫療健康領域的標準化,幫助做出臨床決策並預測患者的治療效果。

人工智慧在臨床的應用離不開“資料”、“金標準”、“MDT”

據《中國衛生和計劃生育統計年鑑(2015)》資料顯示:作為高發疾病,心血管患病數高達2.9億人,其中高血壓2.7億、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源性/風溼性/先天性心臟病950萬、心力衰竭450萬。對於重點應用於預測分析、決策支援、智慧影象識別等方面的人工智慧而言,其在醫療領域以及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深度服務,可以有效的解決現有醫療資源緊張、化解繁雜的臨床工作等問題,在基本臨床工作中極大的降低人工成本,讓更多的醫務人員有更多時間投入到患者服務、患者關懷、臨床科研等工作中,從而提升醫療行業的整體服務水平、改善醫療工作環境。

但是,由於心血管臨床資料多為非結構化資料,在人工智慧的應用過程中容易產生偏倚,進而干擾預測模型的實際應用性。許鈞傑指出,由於目前人工智慧通常使用現有臨床資料進行預測,但是現有的醫療大資料尚無統一的採集標準,所以現有的資料分析對未來事件預測的準確性仍有待商榷。未來需要持續不斷的通過高質量資料提高、優化預測的準確性與精密性,因此,單純依賴人工智慧尚難以實現心血管醫療的整體突破

除了資料問題,在智慧醫療的服務中,離不開人為金標準的標測與指導,沒有經過專業標測的資料在智慧處理中缺乏實用價值,所以,人工智慧服務是否貼合臨床路徑對智慧醫療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此外,許鈞傑還強調,智慧醫療的發展必須由多學科專業人士合作推進,如臨床、統計、計算機、倫理等學科,從根本上打破跨領域間的壁壘,推進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與服務,實現醫生、科室和醫院甚至整個醫療體系的共同進步。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的發展讓未來的醫療實踐方式有了新的探索可能,前景廣闊,智慧醫療正在加速發展中。

該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飛華健康網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予以刪除!

精彩圖片

熱門精選